班主任日常工作繁琐,经常感到力不从心,身心疲惫。我们常想:有没有一种既能给班主任“松绑”又有效的管理模式呢?重庆路小学一年级五班尝试把“小组合作”引入班级管理工作中,经过尝试、改进、提高、深入,让班级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。不仅使班级管理工作“松了绑”,还挖掘学生的个人内在潜能,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意识、团队精神。
俗话说的好:“一个好汉,三个帮!”,班级内根据学生的性格、品质、认知基础、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,然后按照“组间同质、组内异质”的原则进行精细分组。使每个管理小组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竞争、相互合作、相互提高,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、班貌。“鸟无头不飞,兵无将不勇。”首先,确定智力水平良好,发言积极,操作能力较强,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;其次,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,指导组长认真写好小组一周总结。在管理中促成全体学生相互学习、相互帮助、相互弥 补。
在小组合作管理过程中,为了发挥每个组员的最大潜力,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,需要建立一种促进小组成员相互竞争,共同进步的良性制约机制。这也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。于是,我根据《小学生守则》、学校的《美好习惯手册》、《学生一日常规》,制定了《班级小组量化管理细则》
评分项目主要是五项内容,即“一分六合”“守纪”“礼仪”“好学” “环保”。每一项都制定了相应的表格,并由班委成员和值日班长负责每天打分。科学的评分机制,既落实到小组,又落实学生个人。这样就促使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,每天每组的各项得分都直观地呈现在表格中。每周班会上班长将分数以累计的形式呈现。得分最高的前三组将成为“周冠军”,获得“周冠军”就有有一张小喜报,可以让家长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,下周班会让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悦。连续四周获得周冠军的评为“月冠军”,获得月冠军小组成员就有一次抽奖机会。
个人间、小组间的竞赛,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,激发了学生的管理热情,在自主管理中,学生学会自我约束,学会合作,学会竞争,在竞争的压力下,小组成员齐心协力,形成合力,有效地促进了班级的发展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,通过这一平台,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,增强学生的自信心。
